English

如何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

2000-05-17 来源:生活时报 杨春喜 我有话说

“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,发展科学技术文化,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”(引自《高等教育法》。要完成这样的任务,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乃是当务之急。

办学活力来自何处?我认为,首先是进一步解放思想,转变教育观念。在教育发展观上,要树立规模、质量、结构、效益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;在人才质量观上,要树立更加注重素质教育,融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思想观念;学校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,广阔的知识视野、合理的知识结构,而且要使学生具备主动学习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;在教学观上,要树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思想观念,重视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精神、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
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,积极推进教学改革,也是增强活力的重要方面。为此,要拓宽专业渠道,不断完善专业结构和设置;继续推进“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”,使大学生尽早地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,鼓励跨学科进修课程,培养基础扎实、知识面宽,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;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,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,也不能放松。

同时,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,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。要坚持重点突破、全面推进的原则,深化用人制度改革,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;根据“按需设岗、公开定编、平等竞争、择优聘任、严格考核、合约管理”的原则,严格定编、定岗、定职责,并在此基础上择优聘任,竞争上岗,逐步建立起激励、竞争、淘汰机制。要打破干部“终身制”及“论资排辈”的旧观念,大胆起用年富力强,具有开拓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、使命感的年轻干部,造就一支朝气蓬勃、遵纪守法、积极进取的干部队伍。尤其要积极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,走企业化管理的道路,逐步建立靠市场驱动的运行机制,变福利型后勤为有偿服务型后勤,变拨款制为收费制,把学校后勤办成独立核算、自收自支、自我积累、自我发展的相对独立的实体。

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,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,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。因此,围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,增强办学活力这一主题,我校重点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。

——抓住机遇,努力扩大办学规模。德州师专开始建校时,年招生人数不到200人,在校生不足400名,如今的德州高专,年招生规模已近2000人,已由建校时的4个教学系、4个专业,发展到现在16个系、30个专业,办学规模得到很大发展。我们要通过进一步挖掘潜力,拓宽办学思路,构建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,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相结合,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相结合,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“大教育”格局,努力为德州的经济发展,培养更多的人才。

——加快调整专业结构。我校目前已设有30个专业,在一定程度上,满足了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。但是,市场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科、农科、国际商贸、金融、财税等专业还未设立;结合德州经济发展,教育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日益突出。这就需要我们加快调整专业结构步伐,改革人才培养模式,通过专业课程整合与体系优化以及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优化,努力构建以培养基础扎实、知识面宽、能力强、素质高、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。

——在人才培养目标上,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位置。质量既是对教育工作的全面要求,也是对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要求,包括思想道德、科学文化、劳动技能和身体、心理素质等方面。为此,学校根据我市经济、科技、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转变教育思想观念,深化教学改革,逐步更新教学内容,调整重组专业和课程,改革教学方法,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,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,切实提高教学质量,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,在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人上下功夫。

——强化效益观念,努力提高办学效益。我校的合并办学,使得学校的人、财、物在体制改革中初步实现了优化,但要真正实现资源优化和提高规模效益,还应在加大教育投入、引进和培训师资、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上下功夫,努力向管理要效益,不断提高管理水平。

(作者系山东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、校长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